News

深入探讨:职业性振动暴露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职业性振动暴露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长期接触振动作业的工人可能会出现手部振动综合征(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 VWF)等健康问题。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是职业性振动暴露的主要危害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职业性振动暴露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一、职业性振动暴露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

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主要表现为手部振动综合征(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 VWF),其临床表现为受振动影响的手指出现间歇性苍白、麻木、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手指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永久性损伤。此外,职业性振动暴露还可能引起其他周围神经损伤症状,如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

二、职业性振动暴露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机制

1. 微血管损伤

职业性振动暴露可引起手部微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痉挛、血流减少等。这些微血管损伤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2. 神经纤维损伤

职业性振动暴露可引起神经纤维损伤,包括轴突损伤和髓鞘损伤。轴突损伤可引起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冲动传导障碍等;髓鞘损伤可引起神经纤维脱髓鞘、神经纤维再生障碍等。这些神经纤维损伤可引起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

3. 神经炎症反应

职业性振动暴露可引起神经炎症反应,包括神经细胞炎症、神经胶质细胞炎症等。神经炎症反应可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神经纤维损伤等,进一步加重周围神经损伤。

4. 氧化应激损伤

职业性振动暴露可引起氧化应激损伤,包括活性氧(ROS)生成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等。氧化应激损伤可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神经纤维损伤等,进一步加重周围神经损伤。

三、职业性振动暴露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减少振动暴露

减少振动暴露是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的最有效措施。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用低振动设备、减少振动作业时间等措施来降低振动暴露。

2.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措施。可通过佩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个体防护用品来降低振动暴露。

3. 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是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措施。可通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周围神经损伤等措施来降低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风险。

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措施。可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性振动暴露危害的认识等措施来降低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风险。

四、结语

职业性振动暴露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表明,职业性振动暴露可引起微血管损伤、神经纤维损伤、神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等多种病理损伤,进而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减少振动暴露、个体防护、健康监护、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振动暴露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途径。

联系我们

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 18616878414

| 18616878414
| wdd@anburui.onaliyun.com

| 上海浦东新区商城路800号606室U座

合作伙伴

首页
复制微信
拨打电话